增大截面加固簡介
增大截面加固即采取增大混凝土結構或構筑物的截面面積,從而提高其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或改變其自振頻率的一種直接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適用范圍
用于梁、板柱、墻等構件及一般構筑物的加固,特別是原截面尺寸顯著偏小及軸壓比明顯偏高的構件加固。
優點: 有長期的使用經驗,施工簡單,適應性強。
缺點: 濕作業,施工期長,構件尺寸的增大可能影響使用功能和其他構件的受力性能。
增大截面加固施工流程
1.處理表面
(1)將原有構件表面的灰塵清楚干凈,對于混凝土缺陷表面應清理至密實部位,并將表面鑿毛,根據要求打磨麻坑或溝槽,坑或溝槽的深度應≥6mm,麻坑每100mm*100mm不宜少于5個;溝槽間距應≤200mm或箍筋間距,如果采用三面或四面外包法加固梁或者柱時,應打掉其棱角。
(2)清楚混凝土表面的碎渣、浮塊、粉末,并用壓力水將其表面清清洗干凈;如果構件凹處存有積水應用抹布吸干。
(3)如果原混凝土鋼筋外漏部分銹蝕,應采取除銹處理。、
(4)噴除界面劑前,應檢測原構件表面界面處理質量,不得留有松動的石子、浮渣、漏補的裂縫和未清除干凈的雜物。
2.新增受力鋼筋、箍筋及其連接件與原構件的連接
(1)對于受彎構件,原構件受力鋼筋與加固的受力鋼筋之間的間距應≥20mm;如果采用短鋼筋焊接連接時,短鋼筋的植筋應≥20mm,長度應≥5d(d是新增縱筋和原有縱筋直徑的較小值)且≥100mm,短鋼筋間的中距應≤500mm。
(2)箍筋應根據設計采用喚醒箍筋、膠錨式箍筋、加錨式箍筋、U形箍筋。如果采用混凝土圍套進行加固時,應設置環形箍筋;如果采用單側或三側加固時,應設置加錨式箍筋、U形箍筋、膠錨式箍筋。
3.新增混凝土界面混凝土拌制
新增混凝土應按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 55)和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根據加固設計規定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進行相應的配合比設計。根據加固工程的要求,按照原有混凝土配合比拌制適量的混凝土。
4.安裝模板
混凝土模板支架的搭設應不影響原結構的安全,便于施工操作、拆卸;原構件與模板的周邊應密封,避免外漏漿液,將混凝土澆筑進料口設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5.澆筑混凝土
通常情況下,新增混凝土表面的厚度較薄,原混凝土表面和模板之間還布有鋼筋,由于何難使混凝土澆筑密實,因而應分段澆筑,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投料,并應充分振搗。
6.拆除模板
當混凝土達到原有設計要求或者相應的規范要求的脫模強度時拆除模板,柱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墻模板必須當混凝土強度≥1. 2MPa時,方可拆除;板與梁模板的拆模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及時清理拆下模板表面的粘結物,修理并涂刷隔離劑,分類整齊擺放備用;及時收集拆下的連接結件及配件,統一集中管理。
7.混凝土養護
(1)澆筑結束后的24小時內應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采取保濕養護。
(2)混凝土澆水養護時間應根據材料的不同而定:
a.如果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應≥7d;
b.如果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應≥14d;
c.如果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應≥21d。
(3)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在養護期間處于濕潤狀態;拌制用水應和混凝土養護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蓋養護混凝土時,要保證敞露的新澆混凝土表面處于密封狀態,保證塑料布內表面有凝結水。
(5)如果新澆混凝土強度小于1.2MPa,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與支架。
增大截面加固注意事項
1.如果增大截面施工當日的平均溫度低于5℃時,不得澆水。
2.如果施工時采用其它品種水泥,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根據采用的水泥技術性能而定。
3.如果混凝土表面不便于澆水或使用塑料布應涂刷養護劑。